慈善公益报(王梦华)近年来,广州大力动员社会各界慈善力量,从“一村美”到“全域美”,高质量打造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的“三美融合”乡村,以实际行动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增强乡村内生发展动力。
设施完善:
(资料图)
政社协同,“善美乡村”落地生根
道路硬化、路基修缮,让4000余村民喝上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干净水的机井建设工程,中小学校园改造,乡村敬老院升级等,随着“善美乡村”项目的逐步落地,一幅幅善美、村美、生活美的乡村振兴图景正上色添彩。值得关注的是,广州市慈善会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目标,不断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
在广州市民政局、广州市协作办公室指导下,广州市慈善会发起“2023年善美乡村资助计划”,面向广东省内梅州、清远、湛江等地广泛征集并遴选乡村振兴类优质慈善项目,主要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及乡村“一老一幼”设施设备升级改造3大类。据悉,今年三地共申报项目33个,通过专家评审会,最终15个项目获得资助,资助总额万元。
“2023年善美乡村资助计划”优化升级,形成了“政社协同”机制——市慈善会深度联动广州市协作办公室、广州市派驻各地驻镇帮镇扶村指挥部和工作队,推动项目需求更真实、实施更有效;采取“资助+自筹+帮扶”的多元参与模式,即“慈善会捐一点”提供项目资助种子资金支持,“村集体筹一点”发动本土企业、乡贤、有能力的村民等捐赠支持,“帮扶单位补一点”发挥帮扶单位的资源、资金优势补充筹集资金,积极倡导多元主体参与、主动担当。
乡村美育:
兼职美术老师学会上美术课
对茂名市信宜镇隆镇八坊小学的语文老师邓燕丽而言,美术或许是一件比任何考试都要难的科目。和大多数乡村学校一样,由于缺少美术专职老师,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兼任多个年级的美术教学。邓燕丽也知道,乡村的孩子同样需要美术的滋养。因此,她自学过网上教程,尝试过简笔画让学生临摹,但“千人一画,完全没有自主创作,作品很相似”,缺教材,也缺教案。令她印象最深刻的是,“让学生自己准备创作材料的话,只有几个孩子会带材料,没办法开展正常教学。”
2012年,在爱心企业支持下,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以下简称“恤孤助学会”)发起乡村学校艺术教育项目,最初以修建美术室、开展美术支教为主,并不断探讨更可持续的支持策略。2016年,该项目开始转变支持乡村教育的思维,聚焦教师赋能,研发适合乡村兼职美术教师开展课程的美育工具包——绘乐盒,并向学生发放,“工具包有教师手册,也有课程配套的美术材料,有效解决老师不会教、学生无耗材的难题”。此外,该项目还对乡村兼职美术教师进行培训,帮助其掌握基本的美术教学引导,并在普及美育的基础上,开展主题作品选和夏令营,对部分具有美术创作潜能的同学进行深度培养。
八坊小学是信宜第一批派发绘乐盒课程的学校。邓燕丽还记得,2016年11月17日,自己被通知去开美术培训会,“我一开始还有点不乐意,觉得耽误一天的课,可正是那一次,我第一次接触了绘乐盒,也才知道原来画画不只是画画,还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表达形式。”自此之后,邓燕丽也知道了怎么上美术课,和同学们在美术课上不断拓宽想象力,甚至看到有的原本沉默寡言的孩子在美术课上获得认可,慢慢建立自信和重获笑容,对学习也有了兴趣。后来,也有许多人开始重视绘乐盒课程,甚至开始“争抢”绘乐盒课程的教学资格。
目前,恤孤助学会已发放绘乐盒62908份,覆盖了378所乡村小学。“没有完整的美术课时,乡村学生的课余生活相对枯燥,负面情绪经常不能有效排解,同时也缺少一个兴趣爱好的切入口,学生有大量时间沉浸在手机上,而绘乐盒让孩子探索到了更多的创作乐趣,更重要的是,丰富了他们的精神世界。”恤孤助学会陈曦影说,“我们希望最终可以让乡村学生享有优质的美术课,促进儿童全面发展,探索有效并可持续、可推广的乡村美术教育模式。”
乡村治理:
“政府+高校+社会组织”三方共建
凤二村,坐落于广州市从化区凤凰山脚下,是一座拥有400多年历史的客家古村。从2020年起,凤二村里建起了村级社工站,由政府、高校以及社会组织三方共建,开启了“政府+高校+社会组织”三方合作探索社会组织参与乡村社区治理、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2020年上旬,从化区民政局、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从化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合作共建选点在广州市从化区江埔街的凤二村打造村级社工站,从化区社会组织联合会为运营单位。社工站建成后,将原来村里的热心村民组织起来,设立了花木兰志愿服务队、花木兰艺术团、金凤凰协会等五支志愿服务队,面向村里的老人、妇女、在校大学生以及儿童提供有针对性的主题服务。此外,依托社工站,村里设立了村民议事基地、社会组织培育基地、志愿服务示范基地以及乡村文化传承基地。
社工站成立后的第四年,变化悄然发生。金凤凰协会会长夏远金发现,“相比以前,村民会拍摄、制作更精美的图片和视频宣传农副产品,宣传文案也更有技巧了。”村民陈意平从2020年社工站入驻开始就积极参与社工站的志愿服务。“现在我们村里母亲节有活动,端午节有活动,很热闹。村民、村委对这些活动也很支持。”
而作为另一个共建单位,华南农业大学除了每月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方式指导社工站运营管理和服务设计,成了社工站的智库外,还将优质的资源和力量引进乡村。以打造凤凰鸡电商品牌为例:在凤凰鸡的养殖上,华南农业大学的养殖专家对养殖户进行了专业的指导,帮助其改良养殖的技术和品种。此外,学校还组建了一支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进驻乡村,和村民一起打造凤凰鸡电商销售链。经历半年的摸索实践,团队联合村民参与广州市妇联公益创投大赛,获得资金支持;依托华农优品公司建立华农凤凰鸡品牌溯源认证;链接金穗集团探索“互联网+”销售渠道……目前,凤凰鸡已获得专业技术支持和华农品牌赋能,产品质量和信誉都得到提升。现阶段,凤凰鸡探索出三条有效可行的销售渠道——线下社区直营店、线上抖音和社区团购、餐饮合作。作用是相互的,社工站不仅激活了乡村,在持续打造乡村社工站的过程中,高校团队也受到了反哺。
本文图片由广州市慈善会提供
Copyright © 2015-2022 海峡数据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0 联系邮箱:396 029 142 @qq.com